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宋柏松 通訊員馬猛、李薔)蜿蜒在燕山山巒上的250公里原汁原味的明長城,是秦皇島最重要的歷史文化瑰寶和最具游賞品位價值的旅游資源。近日,撫寧縣板廠峪長城修復工程拉開帷幕。
板廠峪長城是秦皇島境內明長城中最精華的地段之一,東起平頂峪望海樓西洼,南止義院口小嶺洼,長約7.5公里。現有長城敵臺20座,基本完整的8座,大部分損毀的4座,全毀的4座,板廠峪長城是明代石門路轄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底長城普查過程中,在板廠峪長城腳下發現了全國罕見的長城磚窯。1982年,板廠峪長城、板廠峪塔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板廠峪長城窯址群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由于地震等自然因素的侵襲和破壞,板廠峪長城墻體、城墻和敵樓等建筑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坍塌隱患增多,坍塌現象嚴重。在部分保存較好的墻體和敵樓上,由于長年積塵并生長了很多植物,使墻體含水量加大,墻體抗剪力強度降低,倒塌危險加大,部分墻體有不同程度的剝蝕、松散、解體等損毀現象。此外,地質沉降、洪水、泥石流、雷電、風蝕、雨水侵蝕等,導致長城墻體直接受到破壞。同時,人為造成的破壞也很嚴重。
為加強對長城的保護,秦皇島市文物局委托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古代建筑設計研究所分別編制了板廠峪長城一期、二期保護維修方案。目前,方案已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一期工程施工單位已正式進場,開始清理長城基址及周邊環境。
本次長城修復工程將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以現狀加固為主,局部適度修復。針對墻體、敵樓現有情況,排除現存險情,消除安全隱患,有效保持長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保護維修工程將現狀維護和形制保護放在首位,真實、全面地保存并延續此段長城墻體、敵樓的歷史信息和全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