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作為建筑加固劃時代的補強材料,我國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GB 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國家標準,2008制定GB/T 20490-2008《結構加固修復用碳纖維片材》國家標準對碳纖維加固做出了規范化規定。碳纖維在該領域的消費持續增長,2011年消費1100噸,2013年1500噸,2015年預計約為2000噸,年復合增長率16%。但在其它領域碳纖維消費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建筑補強領域的16%的年復合增長率顯得不溫不火。

究其原因,除國產碳纖維產品質量較差和建筑加固工藝技術不成熟外,之前缺乏監管導致建筑補強材料市場混亂也有一定關系,建筑工程具有示范效應,前期有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影響后期工程對碳纖維加固的信心。
建筑加固的碳纖維消費近幾年雖然保持在16%的穩定復合增長,但是碳纖維加固技術的研究卻一直沒有停止,甚至增長速度快于其它應用領域。以加固技術的專利申請為例,自2008年至2013年,我國碳纖維建筑加固相關專利持續6年保持快速增長,復合增長率超過32%。而在中國最大的學術研究數據庫中國知網統計數據也顯示,在2006年以來我國碳纖維建筑加固相關學術成果一直維持在300篇/年的高位,說明碳纖維加固的技術研發熱度不減。

我國碳纖維建筑加固相關專利近10年申請趨勢圖(截至2014.9.24)
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國家早期投資建設的一些水泥建筑在經過數十年的自然老化后,會迎來老化的集中期,表面脫落和內部龜裂會對建筑的強度產生根本影響。這些建筑中易于拆除的會被拆除重建,不能輕易被拆除的,則必須通過加固的方式繼續保持建筑強度,例如:橋梁、路基、早期建設的水泥變電站及輸電線路的鐵塔塔基、水庫/人防等大型公眾設施、大型樓宇。
隨著我國對古建筑保護返修工作的加強和國家對防震加固工程的規劃,以及碳纖維加固技術逐步成熟,未來2015-2017年我國碳纖維在建筑加固領域的消費需求有望扭轉目前緩慢的增長節奏,盈利快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