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新學期開學第一天,記者在胥香小學發現,經過一個暑期的加固改造,整個校園整體升級、煥然一新。作為主要教學區的北教學樓已經內外翻新,嶄新的園林花窗,凸顯了古典蘇州的元素。置身在新校園里的孩子們,時不時摸一摸典雅的花窗、整潔的外墻,開心寫在了小伙伴們的臉上。
姑蘇區地處老城區,學校多數為老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新村配套學校,需加固的校舍較多。今年,姑蘇區投入了1545萬元,對帶城、胥江、胥香、草橋、平江實小分校、留園中心湖田分校6所小學進行了校舍加固,總加固改造面積達7743平方米。“建設教育強區,校舍安全是基礎。所有校舍經加固后,達到國家現行的校舍安全抗震設防要求,確保學校成為最安全的地方。”姑蘇區教育文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商報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蔡敏/文
商報記者 蔣世穎/攝
所用材料先要檢測
力保學校平安穩固
為了提前學校的綜合安全性,姑蘇區把校安加固工程與改善學校基礎設施結合起來做。胥江中心小學徐校長說:“我們學校屬于老街坊學校,地處低洼地段,今年暑假以前,學校內部水電線路老化,雨污水管道不通暢,每到汛期,校區內都會內澇,平時還會遇到頻繁的跳閘現象。”胥香小學總務處步主任介紹:“加固前,我們學校的總電表僅16千瓦的容量,只能滿足最基本的教學用電需求。哪怕是炎熱天氣,我們學校也盡量不用空調。”借助此次改造,在有限的資金下,工程優先考慮雨污水管道重排,水電線路重排,電表增容,徹底消除水電隱患。
此外,建筑材料的環保與否,也是師生家長們共同關心的安全問題。姑蘇區校安辦要求:所有用于校安工程的建筑、裝潢原材料都必須送至蘇州市建筑工程檢測中心接受專業檢測。只有通過檢測,才能用于施工。施工結束后,施工方必須出具專業的環境監測報告。環境質量達標后,方能投入使用,確保師生們在“綠色環境”中學習。
重建遷建七所學校
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姑蘇區校舍安全工程還與學校布局調整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科學整合,優化全區的教育布局。今年,姑蘇區不僅對6所小學進行了校舍加固,而且投資1億原地擴建滄浪實小東校區。原校舍規模為4軌,而且校舍使用時間長,比較陳舊,已不能充分滿足學校施教區周邊住宅小區居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新建的滄浪實小東校區規模擴至6軌36個班,而且增設現代化設施,提高抗震標準,增設地下車庫,為入讀學生提供安全優質的校園環境。這樣,既推進了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又有效地解決了校舍安全工程建設的問題,使整所學校提檔升級。此項工程已于今年7月破土動工,目前新校舍的地基已經打好。
據悉,2009年至今,姑蘇區結合區學校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科學規劃,對學校布局進行了調整:重建、遷建金閶實驗小學等7所學校,楊枝小學、滄浪實小等5所學校原地重建了5棟教學樓,撤并調整了5所小學。
提升學校文化建設
去主題館的人多了
姑蘇區在實施校安加固工程的同時,還兼顧了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內涵建設。校安工程自2009年啟動以來,已竣工加固改造校舍102917平方米,重建校舍110512平方米,累計投入資金約7億元。每處工程都請專業的建筑設計研究院全面設計施工方案,在落實校舍加固要求的同時,也注重融入蘇州地方文化特色元素。像今年實施的校安工程均邀請蘇州科技學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對各校的內部結構加固和外觀均因地制宜地加以設計,外觀設計更加彰顯蘇州的地域文化特色,絕大部分校舍沿用粉墻黛瓦的色調,輔以精致典雅的花窗,讓人賞心悅目。同時,更加側重科技樓、圖書館等文化載體的投入,使校園整體風貌和內涵實力大為提升。
據介紹,姑蘇區校安加固工程一直秉持兼顧文化的改造理念。如:2010年改造敬文實小校舍時,結合學校對優質圖書館的需求,在經過精心測算和全盤布局后,原地重建了新圖書館。新圖書館包含“文學沙龍”館、“科技之光”館、“書海拾貝”館、“知識森林”館等各具特色的主題館。開館后,深受廣大師生家長們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