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房屋應急評估工作基本結束——
震后不到兩小時,災情應急評估和房屋安全鑒定工作小組即趕赴災區,震后第三天,首批活動板房運抵災區……距離“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不到半個月時間,四川省針對災區受損房屋的應急安全評估鑒定已基本結束,板房搭建正抓緊進行。
來自省住建廳的消息,為使主體結構沒有受到破壞的公共建筑盡快投入使用,四川省已全面展開房屋安全鑒定和維修加固工作。其中,以四川華西集團、中鐵二局等企業為主體的技術隊伍已展開對蘆山、天全、寶興等6個重災區的20個學校、醫院、體育館等公共建筑的維修加固,計劃兩月內完成。
與此同時,四川省加速出臺《活動板房建設技術導則》《活動板房防雷防火技術導則》《加強活動板房建設質量監管工作的通知》等技術要求,大幅度提高災區板房舒適度。截至5月1日14時,災區已組織搭建板房近3.7萬平方米,其中學校用房3.3萬平方米左右,醫院用房3800平方米左右,近兩萬平方米板房正抓緊搭建。“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保障災區群眾住得舒服。”省住建廳廳長何健表示。
395名專家為災區3000余幢建筑亮出“紅綠燈”
紅、黃、綠。
這是目前標注災區建筑危險程度的顏色。
地震發生后,哪些建筑有坍塌的危險?哪些建筑需要加固?哪些建筑可以繼續使用?這些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地震當天上午,由10多名專家組成的先遣組立即趕赴蘆山地震災區查勘災情,重點對醫院、學校、體育館等大型公共建筑開展應急評估,作出“主體結構未受損壞,可以正常使用”的結論,為蘆山縣搶救急重傷員、安置受災群眾、恢復社會秩序起到了關鍵作用。4月22日,蘆山到寶興的道路初步搶通后,先遣組隨即趕到寶興縣靈關鎮和寶興縣城,對7所學校和4個醫院進行應急評估,以最快的時間拿出了可靠的評估結論。
在應急評估先遣組出發的同時,4月20日下午,150多名建筑結構安全鑒定和應急評估專家也整裝待發。4月21日,23個應急評估工作組首批6個小組奔赴雅安,對災區8個區縣開展震后房屋全面應急評估。4月22日,第二批專家組趕赴蘆山、寶興、雨城區開展工作。“評估鑒定的難度很大,內容細致復雜,包括房屋主體是否傾斜,房屋基礎是否不均勻沉降、房屋主體結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以及室內水電設施是否遭到破壞等。”參與評估的省住建廳專家介紹,哪些建筑物不得靠近,哪些房屋可以入住,必須深入情況不明的房屋中盡快做出鑒定結論,以便當地政府盡快安置受災群眾。
震后七天內,這支由結構、監理、檢測、鑒定專家組成的震后房屋應急評估工作組,先后對受災學校、醫院建筑物和橋梁、水廠等公共建筑進行評估鑒定,使受災地區一大批單位尤其是醫院、學校、黨政部門和人民群眾及時住進了沒有安全隱患的房屋。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95名應急評估專家參與災區應急評估和安全鑒定,完成應急評估各類建筑物3000余幢。
如今,在災區城鎮的大街小巷,對危險建筑標注停止使用、須加固建筑標注暫停使用、安全建筑標注可以使用,已分別用“紅、黃、綠”標識,讓災區群眾一目了然。評估結果顯示,按照抗震設計規范修建的建筑基本完好,而農村房屋和城鎮居民自建房屋受損比較嚴重。
讓災后生活從“干凈”開始
垃圾成堆、上廁所難、洗澡不可能……震后蘆山縣城的這些情況正在改觀。“五一”期間,記者在蘆山縣的軸心——迎賓大道上看到,街上沒有垃圾堆,隔幾百米就能看到移動廁所;大道中心的體育館前,居民有序排隊等著洗澡。
這些點滴變化,與四川省快速向災區運送移動式車載飲水設備、移動式公廁和垃圾清運車輛不無關系。
地震當天,經住建部緊急協調,從沈陽借調的兩臺移動式車載飲水設備連夜開赴災區。
4月23日凌晨,第一臺飲水車趕到。截至目前,蘆山縣投入運行的移動式凈水車12臺、總凈水能力49.5噸/小時,增設166個取水點,基本能保障群眾的飲用水。同時,1臺8噸的送水車每天定時向各臨時安置點定時送水,并配備了500個飲用水專用桶及200個專用水袋分發到戶,方便群眾儲水。目前,除蘆山縣城第二水廠正加緊搶修外,寶興縣、天全縣等災區的供水廠已基本恢復供水能力,水質基本達到震前水平。
同時,為解決災區“如廁難”問題,四川省緊急出臺《“4·20”蘆山7.0級地震移動公廁及配套設備應急方案》《“4·20”蘆山7.0級地震災區搭建臨時公廁工作方案》,調集應急市政環衛設備,截至5月1日14時,共向蘆山、寶興調運了380座移動公廁、500個垃圾桶、15臺垃圾車、12臺吸糞車等,改善災區環境衛生。供氣方面,目前,雅安市區和滎經縣城已恢復供氣,蘆山、天全縣城已部分恢復供氣。蘆山縣加氣站已恢復運行,可基本保障群眾使用罐裝液化氣。
“目前正在建設的災區活動板房建設標準已大幅提高。”何健介紹,目前災區搭建的活動板房層高較普通板房提高了一米,且頂層都加裝了隔熱層,并針對雅安多雨多雷電的天氣,進行了防雷、防水、防火處理。(萬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