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縣木塔即將開展20年來最大規模修繕一事,引發網上針對應縣木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議論。1月30日,記者從朔州市文物局應縣木塔申遺領導組辦公室了解到,目前《應縣木塔二、三層結構變形加固方案》已經通過專家組評審論證,待國家文物局批準后將開始對應縣木塔進行加固修繕。
據該負責人介紹,1974年—1985年,應縣木塔曾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修繕,自此之后,應縣木塔一直保持著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應具備的日常監護工作。由于應縣木塔結構異常復雜,技術難度高,加之空氣濕度、新老木材差異等因素影響,進行較大規模的修繕工作不僅難度大,也面臨著諸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較大規模的修繕活動自1985年后就再未開展,但就木塔修繕工程的方案論證工作一直在進行當中。
該負責人同時告訴記者,從文物保護和修繕的角度來講,最小干預和不改變文物現狀為最重要的基本原則。現在準備開展的第二次修繕工程,主要是對木塔二、三層結構變形的現狀進行加固處理,工程規模并不大,難以稱之為大規模修繕工程,部分媒體稱之為 “20年來最大規模修繕”的提法尚顯欠妥,也有失嚴謹。
“應縣木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希望木塔的文物與藝術價值為更多世人所知,吸引世界范圍內更多的古建筑專家參與到保護木塔中來,此次開展的木塔加固工程,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木塔保護。”朔州市文廣新聞局局長郭文新對記者說道。
據悉,應縣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為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木結構樓閣式寶塔。于2012年11月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見習記者袁兆輝)